何谓无为之道?
《道德经》的“无为”主要针对管理者而言,尤其是治国之道,无为是自由与博爱,是包容,尊重存在,注重“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,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”的相互关系。
无为是按规律办事,无为是遵循自然之道,无为是民主与法制,无为是不折腾,无为是市场经济,无为是尊重科学的认识论,无为是有所不为,无为是随缘,无为是减法生活,无为更是顺势而为!
无为是按规律办事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,“为无为,则无不治”前者讲的是普通规律中的无为,后者讲的是社会规律中的无为。
无为是自然与自由,故老子曰“万物并作”“万物将自化” 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,用小平同志的话讲就是“放水养鱼”,用胡主席的话就是“不折腾”。
无为在政治上是民主:无为是不争,在政治权力使用上就是民主选举,道德经第二十九章:“以无事取天下”这是什么意思呢,就是上古的“禅让制”,而不是诉诸武力,而更有“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”(道德经第66章),这不正是现代的民主选举吗?
无为是法制,杜绝长官意志,老子曰“夫代大匠斫者,希有不伤其手矣”,他提出司法机构应独立行使司法权,而不能由统治者滥杀无辜,否则难以治理天下。
无为在经济领域就是市场经济,“道”就是亚当.斯密提到的那一只“看不见的手”,老子进一步提出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--“化而欲作”,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”,用现代的语言讲就应当建立商业诚信以规范经营行为,用经济制度来引导经济活动。
无为在认识论上就是不做“非此既彼”的判断,不对善恶美丑做绝对判断,以及“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”(第62章)的包容。
无为是不妄下结论,注重事实与推理
无为对于婚姻以及其它人际关系就是随缘而不强求。
无为就是各就各位,各司其职,就是《易经》中提到的“见群龙无首”,在经济活动中就是差异化市场定位。
无为是现代非常流行的“减法生活”,即所谓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”
老子曰“智者不博,博者不智”,这就是现代管理中提到的机会成本问题,人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,如果不将有限的时间资源合理配置到重要的活动中去,必将一事无成。所以只有“不博”才是明智之举。